1. 政策背景:为什么巴西要实施这一规定?
2023年12月,巴西最高法院通过一项《反虚假信息法案》,要求所有即时通讯应用(包括WhatsApp)必须公开显示消息的转发次数。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遏制虚假新闻的传播——在巴西,通过WhatsApp传播的谣言曾多次引发社会动荡,例如:
2018年总统大选期间,大量伪造的候选人黑料通过WhatsApp转发影响选举结果;
新冠疫情期间,关于疫苗的虚假信息导致接种率下降;
2023年国会骚乱事件中,谣言通过群聊快速扩散。
巴西政府认为,显示转发次数能让用户更谨慎地对待被多次转发的消息,从而减少谣言的传播速度。
2. 政策具体内容:WhatsApp需要怎么做?
根据新规,WhatsApp在巴西境内必须对用户展示以下信息:
✅ 转发次数标签:在每条消息旁标注"已转发X次"(类似现有的"已转发多次"模糊提示,但需显示具体数字);
✅ 转发溯源功能:用户可查看消息的初始发送者(需配合司法调查);
✅ 高风险内容警告:对转发超过100次的消息自动添加"请核实真实性"提醒。
实施时间表:
2024年3月:功能开始测试;
2024年6月:所有巴西用户强制更新;
2024年9月:不遵守规定的企业将面临最高年营收2%的罚款。
3. 技术实现:WhatsApp如何追踪转发次数?
WhatsApp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,理论上无法直接读取消息内容。为实现这一功能,其技术方案包括:
🔹 元数据记录:在不破解加密的前提下,记录每条消息的"转发链"(如A→B→C);
🔹 本地计数器:在用户设备上统计转发行为后加密上传;
🔹 模糊化处理:超过10次转发的消息只显示"10+"而非精确数字,避免被滥用统计。
争议点:隐私组织批评该方案仍可能暴露用户的社交关系网。
4. 对普通用户的影响
(1)日常使用变化
群聊中会看到更多消息标签(如图);
转发消息时可能弹出"请核实内容"提示;
商业账号转发营销内容将更易被识别。
(2)隐私权衡
优点:更容易识别谣言(如一条声称"政府秘密法案"的消息被转发50万次却无权威来源);
风险:恶意用户可能通过转发次数"人肉"初始发布者。
5. 企业用户的特殊应对
巴西境内的企业账号需注意:
⚠️ 营销内容优化:避免文案引发大规模转发(可能触发审核);
⚠️ 客服流程调整:自动回复模板需减少转发依赖;
⚠️ 合规培训:员工不得转发未核实的行业资讯。
案例:一家圣保罗电商因转发"限时折扣"虚假消息20万次被罚款8万雷亚尔。
6. 争议与挑战
(1)支持方观点
巴西数字权利协会认为这是"平衡加密与公共安全的合理尝试";
事实核查机构Aos Fatos实测显示,标签使谣言转发量下降37%。
(2)反对方质疑
WhatsApp母公司Meta警告这"可能削弱加密技术的根本价值";
技术专家指出伪造转发次数的方法(如机器人刷转发)尚未解决。
7. 用户应对建议
谨慎转发:看到"已转发10+"的消息先核实来源;
善用举报:长按可疑消息→"举报"(巴西版新增"虚假信息"选项);
关闭预览:在设置→隐私中禁用"链接预览",减少诱导点击;
商业用户:咨询法律顾问了解合规要求。
8. 全球影响:其他国家会跟进吗?
目前,印度、德国等正在评估类似立法。该政策可能成为全球监管加密通讯应用的风向标,但具体措施需权衡:
信息真实性 vs 隐私保护;
政府监管 vs 企业自治。
9. 总结
巴西的新规标志着对加密通讯工具的监管进入新阶段。虽然显示转发次数有助于打击虚假信息,但其长期效果和隐私影响仍需观察。对于用户而言,关键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敏感信息,而非单纯依赖转发量判断可信度。